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日本人的认真

开头先不提日本人。
前些天从图书馆借来林行止的《闲笔生花》来读。这位人称“香江健笔”的随笔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都在为大众写一些经济学方面的随笔,读来浅显易懂,而又让人收获颇多。今天,读到他写的一篇德国游记,提到海登巴尔大学上的标语:“增一个美国游客,少一分文化气息。”此处是指当地人对于到处可见的美国游客的反感。“我绝不是想笑谑美国游客,但他们一方面历史短浅,另一方面求知欲极强,足迹所到之处,对历史性的东西,未免显得恋恋不舍、依依不忍遽去的样子。”这一段读来极为可爱,真是让我替美国人民喊冤啊。
两相比较的话,我们国人的素质有可能情况更遭。由上面一段文字,想起了一友去日本的遭遇。过年之前他们公司组织去日本小玩儿了几日,一晚下榻一家经济小型旅馆。不过旅馆本身倒是相当讲究,在他们入住前进电梯时,电梯外有一垃圾箱,上面放着我们国内常见的用于吐痰的小容器。里面有水,水里放着小石子。在这个容器的上方墙壁上,赫然用中国汉字贴着如下警告:“此处严禁吐痰!”让人感觉尴尬的是,这个警告不是日文,不是英文或者其他别国文字,偏偏是汉字,明显表明来这里入住的客人只有中国人才有这种被人家视为不雅且不卫生的举动。
当然,上面这件事还只是一件轶闻来听。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件事来说明日本人的行事有多么认真。有此想法是因为下面两件事:
前些天听马未都说收藏,讲到漆器一节。我所能记起来的可能是讲到唐代的彩色漆器,马先生说到那时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还结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讲解,当时感觉非常精彩。不过提到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唐代漆器,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日本的一个小小寺庙里面。而且那个日本寺庙内不仅非常完好地把那些精美的器皿保存了下来,而且最为珍贵地保留了当时记录那些器皿入库时的清单。因为完全靠了这些文字记录,我们现代人才能清晰地确定那些物品的年代与种类等相关信息。
另一件事仍然来自林行止的这本《闲笔生花》。其中有一篇《陪太子读书的孟格》,介绍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开山祖师孟格,(C. Menger),提到他“除了读书写书藏书,似无嗜好,其二万册藏书现在存于日本国立市(东京近郊)一桥大学(Hitotsubashi Daigaku)”,而这所大学除了有“孟格图书馆”外,尚有“阿当.史密斯图书馆”。稍后还有几句提及“收藏及研究有关熊彼德研究的书籍,亦以日本大学为最。日本这种‘崇洋风气’,值得国人深思!
有这么认真的态度,想来人家做起事来也必定会不同寻常的卖劲儿吧!再想想国内有关季羡林藏品的事情,不管真相如何,我们其实都已经够丢人了。

没有评论: